妊娠母猪饲养管理技术
发布时间:
2019-12-03 17:23
妊娠母猪饲养管理是现代化养猪场母猪管理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妊娠母猪饲养管理工作,一方面给母猪提供促进胎儿发育的营养日粮,同时也要保证母猪适度的膘情,为分娩和泌乳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是要保胎,防止流产,减少胚胎早期死亡率。母猪妊娠期饲养管理的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胎儿的正常发育、幼仔数量、仔猪健康状况及母猪泌乳性能等。这个承前启后的生产阶段对养猪场实现经济效益得以持续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实施安全有效的饲养管理技术,提高妊娠母猪的繁殖力,理应受到养猪企业的高度重视。
实施科学地饲养管理技术就是要根据母猪生理状态的变化规律和胎儿生长发育的规律,通过加强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控等,保证受精卵、胚胎与胎儿在母猪体内正常发育,减少胚胎死亡与母猪流产;同时要保证母猪具有良好的膘情,顺利进入哺乳期,防止母猪产前、产后不食,减少仔猪脂肪性腹泻。
一、妊娠母猪的生理特点
在妊娠期间母猪体内发生巨大的生理变化,主要表现在妊娠母猪体质量增加和代谢强度提高。
体质量增加包括两方面。一是子宫及其内容物(胎儿、胎衣、羊水)的增长。二是母猪体质量增加。母猪因妊娠致使自身组织的增重量远高于胎儿、子宫及其内容物和乳腺的总增重量。成年母猪妊娠期间比空怀时体重平均增加10%-25%。母猪妊娠期内体质量的增加,对于维持产后自身健康和哺乳仔猪具有重要意义。
母猪代谢率增强表现在妊娠母猪即使喂给维持饲粮,仍然可以增重,并能正常产仔及保证乳腺增长。妊娠母猪这种特殊的沉积能量和营养物质的能力,称为“妊娠合成代谢”。母猪妊娠合成代谢的强度,随妊娠进程不断增强。
二、妊娠母猪的营养需要
妊娠期母猪个阶段对营养需求有不同的特点,妊娠前期母猪对营养的需求主要用于维持膘情和生命活动,用于胚胎发育的营养较少。这一时期不要求饲料多,而是要求饲料营养全面,并保持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的平衡,切忌饲喂发霉、变质、有毒的饲料。该阶段如过量饲喂,能量水平过高,反而会导致受精卵存活率下降,胚胎死亡率增加。
妊娠中期,一般母猪对营养的要求也不高,饲养上主要以调理好母猪体况为主,可根据母猪体况和膘情,适当调整饲料营养水平,适当添加青饲料,以改善母猪采食量和泌乳期失重。该阶段如饲喂能量过高的可能会出现脂肪颗粒填充乳房现象,抑制乳腺泡的发育,从而影响母猪产后的泌乳性能。
妊娠后期既临产前一个月内是胎儿发育最快的时期,而且母猪为了分娩和泌乳也必须积蓄体力和能量。一方面胎儿的体重急剧增加,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另一方面由于子宫体积的增加,消化器官受到挤压,易造成猪的采食量不足。因此,该阶段应逐渐减少青饲粗饲料量,增加精饲料量,适度加大饲料营养浓度,以保证胎儿发育的的营养需要,同时让母猪积蓄一定的养分,供产后泌乳的需要。
三、妊娠母猪的饲养方式
不同类型、不同生产阶段的妊娠母猪,对营养的需求也不同,因此,饲养技术掌握得好,运用得当,可节省饲料,又可满足营养需要。要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采取相应的饲养方式。
1、逐渐提高的饲养方式
这种饲养方式适合于初次妊娠的母猪,因为小母猪初次发情而受孕,胎儿生长缓慢,要随着胎儿逐渐生长增加营养。另外,小母猪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也需要营养来供应,所以采取步步高的饲养方式,能够保证仔、母生长发育两不误。
2、前粗后精的饲养方式
适合于膘情较好的经产母猪。由于这类妊娠母猪膘情较好,为了节省饲料,妊娠前期的饲料可粗一些,日喂饲料量可以少一些。妊娠后期,胎儿生长发育开始加快,母猪也需要为泌乳做贮备,此时就需要较多的营养,饲料就要精一些,日喂饲料量要多一些。
3、高——低——高的饲养方式
此种饲养方式也被称为“抓两头顾中间”,主要适合中等膘情的经产妊娠母猪,在现阶段是一种比较常用的饲养方式。中等膘情的妊娠母猪,膘情好,繁殖体况适宜,在妊娠前期(1~40 d)给予稍高的营养,是为了有利于胚胎的着床和多坐胎;妊娠中期(41~90 d)胎儿生长发育缓慢,不需要较多的营养,日喂配合饲料 1 kg 即可满足营养需要。妊娠后期(91~114 d)则截然不同,由于胎儿生长发育迅速,母猪还要为大量的泌乳做贮备,需要大量的营养来供应,才能满足胎儿迅速生长、母体充分泌乳的营养需要。
为防止因发霉、变质的饲料引起母猪死胎、流产,可在母猪饲料中添加0.1%的第三代霉菌毒素解毒剂“百毒清”。
为促进受精卵着床,降低早期胚胎死亡率,提高母猪产仔数,加强母猪免疫力,清除母猪体内毒素,提高母猪体质,缩短母猪产程,可在母猪配种后,在饲料中添加0.2%的“母猪乐”至产前5天。
四、妊娠母猪科学管理
妊娠母猪科学管理的核心工作是保胎防流,其次是防止过肥与过瘦。
1、保胎防流
控制密度:妊娠母猪建议单圈饲养,既有利于定时定量饲喂,确保其采食均匀,便于控制母猪体况,同时又避免了相互咬架和拥挤而发生流产。每头母猪保证3~3.5平方米,过高的饲养密度会造成拥挤,易导致妊娠母猪机械性流产。
环境良好:保持猪舍和猪体清洁卫生,注意防暑降温,通风良好。妊娠母猪最适宜生长、繁育的环境温度为16~22℃,湿度65%~75%。温度高于30℃以上时,如不及时采取降温措施,易引起母猪及胎儿的死亡,低于6℃时会造成妊娠母猪生长停滞。在母猪妊娠后期降温不适宜采取水冲法,建议采用水滴法。
精心管理:妊娠母猪饲养期间,严禁惊吓、驱赶、鞭打,防治应激流产,注意免疫方式,防止因拥挤、滑倒引起流产,如有流产预兆及时注射黄体酮;妊娠的中后期避免实施强制性的打针或灌药,治疗用药时可采取口服的药物随料口服,防疫注射疫苗要避开在妊娠中后期进行;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不投放强酸或有毒的草菜,填充料中粗纤维不超标;保证充足的新鲜饮水,猪的饮水量是采食量的3倍,母猪是4倍;寒冷季节注意防寒,炎热季节要注意防暑,夏天安装纱窗,防止蚊蝇进入;猪舍配合使用机械通风设施以解决通风不足问题;建立健全卫生防疫制度,产前彻底消灭体表寄生虫。
2、防止过肥或过瘦
实践证明,妊娠母猪过肥要比过瘦造成的恶果更加严重。调整日喂饲量,日喂饲料量要灵活掌握,由于个体间的差异,消化吸收功能的不同,日喂饲料量应有所差别,当出现过肥或过瘦迹象时,通过调整日喂饲料量及时解决。
保持每天有一定的舍外运动量,运动可以减肥,也有利于胎儿正常生长发育,舍外运动以自由运动为主。
五、母猪预产期的管理
1.母猪分娩前的准备:上产床之前要对母猪身体进行清洗,并用含碘或酸的消毒剂对外阴部进行消毒。
母猪分娩征兆:母猪临产会烦躁不安,采食量下降,尿道口会流出血红色的粘液,最后一排乳头分泌乳液。
2.对于分娩小猪间隔时间比较长的母猪,产下一头小猪后,即可注射宫缩素,一次20-30单位,宫缩素的用量要严格控制。初产母猪及胎龄超过6的母猪最好不要用,初产母猪会影响下一胎的利用率,老龄母猪会引起子宫收缩剧烈,可能会引起老龄母猪子宫脱出。
3.母猪分娩以后保健以消炎为主,可以使用“头孢噻呋”,一天2次,连续3天,第4天肌注土霉素,尤其人工助产的母猪,产后要消炎,防止子宫炎症,建议使用土霉素等长效消炎药。
4.母猪免疫选择在产后25天以后做。母猪分娩后10天,是恢复体力,也是产奶初期,15-20天是产奶高峰期,所以产奶前期及高峰期不建议做。
上一页